DeFi 與監管

文章來源:

DeFi(去中心化金融)在 2020 年開始獲得採用和用戶,DeFi 生態系統中的 TVL(鎖定總價值)增加了 20 倍。 從那時起,許多新的 DeFi 應用程式被建構和推出,使世界各地的用戶能夠利用其加密資產進行各種去中心化金融服務,包括借貸、質押收益等。 隨著 DeFi 和加密貨幣整體的爆炸性增長,監管也開始獲得更多討論,為監管機構創建一個框架,以最好地應對 DeFi 的持續發展。

由於 DeFi 仍處於監管討論狀態,其應用程式被設計為利用去中心化區塊鏈技術的點對點服務,因此用戶很容易受到安全風險、駭客攻擊和其他缺陷的影響,這些缺陷可能會讓駭客利用DeFi應用。 雖然 DeFi 一直處於一致的發展和採用軌道,但其新生和上述風險導致營造了一種不確定的氛圍,阻止許多加密貨幣用戶充分參與 DeFi 應用程式。

DeFi 目前的狀態是傳統金融機構和政府監管機構的認識和討論不斷提高。 許多人開始了解 DeFi 的潛在好處和風險,並正在考慮如何在創新和監管之間實現健康的立法平衡。

然而,開發者和用戶不斷建立新的 DeFi 產品和服務並升級現有產品和服務,認知度的提高將新用戶帶入 DeFi 生態系統。

現在的問題是“DeFi 何去何從?”

大多數人都會同意,顯然需要製定或修改現有法規,以適應 DeFi 的創新功能和成長,同時保護使用者。

讓我們來看看 DeFi 的基本建置模組以及 DeFi 法規的現狀來回答這個問題。

DeFi 的組成

加密貨幣或數位硬幣:獨立於任何其他平台運作的數位資產。 它是區塊鏈網路的主要或底層原生資產,用於支付交易費用。 它們是某個區塊鏈的支柱和生態系統的引擎。 硬幣的例子包括比特幣 (BTC)、以太坊 (ETH) 和卡爾達諾 (ADA)。

  • 代幣:一種建立在另一個區塊鏈上的加密貨幣。 它沒有原生的區塊鏈網路。 通常,它們被創建為作為構建在區塊鏈之上的平台或項目的實用資產,就像上面提到的那樣。 代幣可以是可替代的、可互換的,也可以是不可替代的、唯一的,可以作為 NFT。

  • Oracle:一種第三方服務,為基於區塊鏈的智慧合約提供外部數據。 範圍包括從加密貨幣和 NFT 的數位資產價格到商品和利率的現實世界價格。 這些資料流通常對於借貸市場等更複雜的 DeFi 平台至關重要,使得預言機成為 DeFi 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使用者提供最新、準確的相關資訊。

  • 智能合約:在去中心化區塊鏈之上執行的任意邏輯。 任意意味著任何類型的邏輯都可以在區塊鏈之上運行。 在大多數情況下,業務邏輯控制著專案或去中心化應用程式 (dApp) 的收入來源。 智能合約可以被編程為包含某些條件,一旦滿足條件,合約就可以為其參與者自行執行。

DeFi 的全球監管

DeFi 世界仍處於不透明狀態。 由於政治原因和/或缺乏普遍認識,世界各地的許多主要監管機構尚未為這種新經濟模式提供明確的框架。 這反過來又為公司、使用者和開發者創造了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空間,因為監管機構可以作為最終仲裁者,根據具體情況採取法律行動。

讓我們看看世界上幾個主要的加密貨幣市場,看看他們目前對 DeFi 的立場。

美國

美國在整個區塊鏈(尤其是 DeFi)的監管框架方面仍處於僵局。 主要的立法努力和討論框架的談判都還不夠,監管機構採取了「執法監管」的方法。 結果是巨大的不確定性。

立法機關的不同成員之間就制定指導方針進行了相當多的爭論,但缺乏共識和興趣阻礙了這些討論的進展。

國會還提議對 DeFi 應用程式實施身份驗證措施。

歐盟

歐盟 正在推動加密資產市場監管 (MiCA) 立法草案。 它旨在為歐盟的加密資產監管創建一個全方位的法律框架。 MiCA 的目標是吸取迄今為止的一些經驗教訓,並為行業建立定義和最佳實踐。

MiCA框架的主要任務是:

  • 取代歐盟成員國內的個別法規。 納入一個統一的綜合框架
  • 為加密資產服務提供者和代幣發行者制定更清晰的規則
  • 在現有金融法規未涵蓋的情況下,為加密資產的監管提供更多確定性
  • 這項工作正在順利進行,並已獲得歐盟層級的批准。 政府機構。 MiCA 的初始部分預計將於 2024 年 6 月生效,所有條款將於同年年底生效。

MiCA 非常有爭議的一方面是禁止所有演算法穩定幣,只允許法幣支援的穩定幣。 後者還必須定期進行審計,並證明他們對所有流通的代幣都有 1 比 1 的準備率。

亞洲

在亞洲,日本、香港和新加坡是通常被提及的加密貨幣監管最前線的國家。 這些國家一直在採取更積極的方式為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VASP)創建監管框架,並透過指導方針和更具支持性的立場來明確監管框架。

每個人都在努力成為 Web3 的領導者,而穩定幣等與 DeFi 相關的資產的具體指導方針通常更為常見。 在日本,Circle 與日本證券公司 SBI Holdings 合作尋求其 USDC 穩定幣的分銷,而香港和新加坡則一直在向各種 VASP 授予在各自地區經營業務的許可。

除了授予許可證和稅收指南外,關於 DAO、ETF 等的討論也已提上議程。

與美國相比,亞洲已採取措施擁抱 Web3,這反過來也可能導致 DeFi 更加明確和指導方針。

DeFi 能否與監管共存?

在上面的三個例子中,我們看到目前的 DeFi 方法有不同的現實。 雖然 Web3 和加密貨幣作為一個整體可能會得到支持,但除了與穩定幣相關的指南之外,我們還沒有看到更明確的 DeFi 指南。

這些現行指南的影響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但更明確的監管也意味著某些 DeFi 產品或功能可能不允許在某些司法管轄區使用。

只有時間才能證明 MiCA 和亞洲框架是幫助還是阻礙 DeFi。 雖然從理論上講,它應該讓更多的用戶參與加密貨幣整體,但對 DeFi 的影響尚不清楚。

至少,幾個主要地區正在應對監管區塊鏈的挑戰,並接受區塊鏈技術的出現,以改變行業並創造經濟成長。 這種擁抱和支持應該會引發更多針對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特定領域(例如 DeFi)的討論和指南。